漯河市实验小学

动机也分内和外

2017-3-30 16:44|查看: 1212|评论: 0

摘要: 吴撼地有这样一则寓言:几个小孩每天都在一处院子前嬉闹。院子主人不胜其扰,拿出25元分给这几个孩子,感谢他们让院子充满热闹。第二天院子主人分给孩子们15元,第三天只拿出5元,解释说积蓄花光了,请孩子们免费来 ...

吴撼地

有这样一则寓言:几个小孩每天都在一处院子前嬉闹。院子主人不胜其扰,拿出25元分给这几个孩子,感谢他们让院子充满热闹。第二天院子主人分给孩子们15元,第三天只拿出5元,解释说积蓄花光了,请孩子们免费来玩。孩子们很失望,从此再没来玩耍,院子恢复了安静。

心理学上,“动机是行为的原形”,内部动机遵从的是内心意愿,外部动机则是在外界物质、荣誉等刺激下形成的。一个小小的物质激励,让孩子们“为快乐而玩”的内部动机,转化成“为报酬而玩”的外部动机。孩子们因此忘记了玩耍本身的快乐意义,当获得报酬的动机不能被满足,玩耍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。许多时候,外部动机像咖啡因帮助人提神一样,带来的往往只是短期爆发,而且容易被别人左右。

 “荣誉应该是结果,而不是行为的动机”,如果把赞许、报酬等作为个体的唯一动机,就难免会像为了奖励而玩耍的孩子一样,只是顺从外界需要,再难听到内心的声音。一些“网红”为追求知名度和曝光率不惜挑战公序良俗,不以低俗为耻反以不雅为荣。有的干部放松了对一条烟、一桌酒的警惕,继而掉入不法商人的围猎网,等回过神来却悔之已晚。这些现象虽然是极端情形,却也提醒我们,被外部动机所左右,往往会适得其反,只有擦亮慧眼、砥砺定力才能驾驭得当。

在很大程度上说,内部动机才是滋润生命之树的清泉。相较报酬、晋升和荣誉,兴趣、意愿与担当更能让人有成就感。所以《礼记》里会说,“善教者使人继其志”,韩愈也讲,“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”。对人类行为驱动力的研究显示,在人类本能的生物性驱动力和追求奖励、逃避惩罚的第二驱动力之外,还存在着第三种驱动力,那就是主导生活、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期望。生命不是拨一下动一下的算盘珠子,点亮兴趣的灯塔,张扬使命的风帆,一个人就可以不待扬鞭自奋蹄。对团队领导者而言,让工作变得“有意义且有意思”,以此激发员工内部动机,显然比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管理方式更利于长远。

这当然不是无视外部动机的积极作用。事实上,一个人成长成才,与父母、老师和亲朋好友们的激励和赞许、支持密不可分。驰骋职场、开拓事业,表彰、奖励和晋升犹如助燃剂,支撑进取心无限续航。积极的人生状态意味着,不仅需要激发“为内心的安宁而努力”“为美好梦想而努力”“为民生情怀而努力”这样的内部动机,同样需要激发“为家人开心而努力”“为同事认可而努力”这样的外部动机。最佳情形莫过于,内外动机相互激发、高度合拍,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社会认可和鼓励的样子。

“心安即幸福”。我们身边,总能找到许多拥有坚强内心、执着信念的人。他们或是听从内心的选择,放弃原本收入不菲的职位,恬然接受收入低但符合个人意愿的基层工作;或是抱持从容淡泊姿态,无论外界如何喧嚣,不随波逐流,不患得患失,安静地延展着初心梦想;或是不走寻常路,在创业浪潮中自由搏击,以开放自信笑对世情百态。“人生中最美好的事,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”,这样的生命态度,正是疗治浮躁社会心态的良药。

以上文章选自《人民日报》(2017年3月29日)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16号
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